什么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?

什么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?

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继发性的,不仅与糖、蛋白质、脂肪的代谢有关,且与钙、磷、镁等矿物代谢关系密切。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,钙的丢失增加。缺钙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存在的问题,也是所有老年人都面临的问题。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摄入的减少和糖尿病患者存在的代谢紊乱,都影响了钙的代谢。

1.png

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有:

①胰岛素不足,使蛋白质分解增加,合成受抑制,蛋白质是构成骨架的基本物质,蛋白质减少可导致骨基质减少,使钙、磷不能在骨筋中沉积,而造成骨质疏松;

②胰岛素是软骨和骨生长的调节因子,对软骨和骨的形成有刺激效应,同时,肾合成维生素D3是需要胰岛素的,故认为糖尿病骨质减少与缺乏胰岛素及维生素D3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;

③钙的摄入量偏低,加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,不注意钙的补充,血钙水平低,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,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,可动员钙进入血循环,又加重了骨质疏松;

④患糖尿病时,从尿中排出大量葡萄糖的同时,钙也从尿中排出,排出量比非糖尿病患者多,因此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骨质疏松;

⑤糖尿病患者并发肾病时,维生素D在肾脏激活受阻,不能转变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,结果导致小肠钙吸收减少,肾脏排泄钙、磷增多,骨钙沉着减少。

2.png

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为经常性腰、背、髋部疼痛,或出现持续性肌肉钝痛。日常活动不慎易发生骨折,除脊柱外,前臂远侧端、肱骨近侧端及股骨颈均是易发生骨折之处。骨折后长期卧床可产生其他并发症,手术治疗的伤口愈合及骨折后愈合均较正常人的缓慢。糖尿病患者经常可出现高尿钙、高尿磷、高尿镁,而血镁及血磷减少,血钙水平则往往正常。

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要积极控制糖尿病发展。如血糖控制满意,尿钙排出就会恢复至正常水平。活性维生素D治疗有效,应及时补充钙剂及适量维生素D。大力提倡从饮食中补充钙,尤其奶制品含钙量高。